新闻资讯

地方制定政策不能“看人下菜”

最近,公布了三起地方保护妨碍公平竞争的案例,引起舆论关注。

地方制定政策不能“看人下菜”
(图侵删)

据通报,某地以特许建设经营的方式,确定县城投公司作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妨碍了其他经营主体平等准入;某省5个市要求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经办机构须在本地设立分支机构,涉嫌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还有一个镇的社区在部分招投标项目中指定交易对象,当地镇政府还规定了限制企业自主迁移的政策措施。

不难看出,上述这些案例有一个共性特征,那就是“看人下菜”。说得更直白些,即地方以行政命令或制定歧视性政策的方式,对不同市场主体进行区别对待,将“地方利益最大化”置于“公平竞争”这一市场经济基本原则之上,损害了市场自主配置资源的能力。

企业反映上述问题后,推动相关地方及时取消了有关规定要求或废止了相关政策文件,但毋庸讳言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地方保护问题仍不鲜见。首当其冲的,往往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地企业,它们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政府采购、招标投标、奖励补贴等方面,仍难免遭遇“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

其实,地方保护并非新问题,对于取消不合理的准入门槛与限制,破除区域封锁,社会也有基本共识。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背景下,这一共识比以往更为牢固。

但在舆论场上,近年来也有一种声音认为,在“东西差距”“南北差距”突出的局面前,地方保护似乎变相成为了一种促进本地经济增长的“必要”手段。还有观点认为,如果完全破除行政垄断,欠发达地区的税基不仅得不到保护,资源要素也会因为“虹吸效应”而进一步向发达地区流动,反而加剧两地差距。

应该说,这一担忧折射了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现实焦虑,特别是在地区之间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实施“排他性”政策,有着比以往更强烈的动机和意愿。

但如果因此就靠行政力量实行垄断,无异于饮鸩止渴。短期看,这种垄断给地方经济发展罩上了一层“保护伞”,但长远看,伤害的是地方创新发展的能力,在强调高质量发展的今天,这种创新能力往往是相对欠发达地区能否“弯道超车”的根本所在。

特别是对一些有技术门槛和增长潜力的行业来说,公平的市场竞争是企业能否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因为正是市场竞争,迫使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如果依靠政策“庇护”轻松获得本不属于其的市场份额,企业创新发展的紧迫感和动力势必也随之降低,“舒适区”反而成了发展的阻碍。从宏观层面看,这也阻碍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和产业结构的优化。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生产运输、资金技术人员流动等方面的显性壁垒正不断被打破,相较而言,行政权力主导的隐性壁垒,更需引起重视。

特别是在政策制定环节,加强事前审查更显必要。去年8月1日起施行的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就明确规定,起草单位起草的政策措施,不得含有限制或者变相限制市场准入和退出,以及限制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等内容,并明确将公平竞争审查工作情况纳入法治政府建设、优化营商环境等考核评价内容。

从长远来看,仍要正视地区发展差距,把更多高质量发展理念融入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避免单一维度的指标考核,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探索横向利益补偿机制,从制度层面降低地方保护发生的可能性,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 机器人概念探底回升 天奇股份直线涨停_1
  • OEXN平台-11月CPI创新高 美联储降息预期加剧_1
  • 李育珩谈翡翠技艺与现代文创的融合之道
  • 一路繁花,“玫”丽绽放,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总决赛星耀黄浦
  • 神州控股拟出售所持呼和浩特金谷约9.8%股权
  • 终于知道ebpay被冻结的资金怎么办百度贴吧
  • 1月7日微盘股板块涨幅达2%
  • 科普盘点:微乐陕西麻将怎么提高胜率!详细开挂教程
  • 地方制定政策不能“看人下菜”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