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复旦文博考古学科创建40周年,面向“博物馆热”培养应用人才

面对当前的博物馆热,高校如何培养适应实际需求的人才?当生命科学、高分子、光学等多学科技术接入考古研究,如何打开考古研究新局面?

复旦文博考古学科创建40周年,面向“博物馆热”培养应用人才
(图侵删)

12月28日,复旦大学文博考古学科创建四十周年座谈会在复旦大学召开。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蔡达峰发来祝福,追忆往昔并表达勉励。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致辞,校友代表顾伯平先生、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原系主任陆建松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原院长袁靖教授分别发言,讲述文博系四十年和科技考古研究院七年的发展历程。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系主任、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郑奕教授和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郑建明教授集体致谢学校、系友校友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并表示将以考古学、博物馆学、文化遗产的“三位一体”式发展为本,渐进形成“考古发掘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博物馆阐释传播利用”三个方向协同、递进式发展序列,且坚守社会应用性+跨学科性的双重特点,以及专业化+国际化的双重维度。

12月28日,复旦大学文博考古学科创建四十周年座谈会在复旦大学召开。

面对博物馆热,如何培养适应实际需求的人才?

回顾学科发展的40年,今年7月从系主任岗位退下来的陆建松教授感情颇深:“1984年春,以‘文物与博物馆学教研室’为基础,复旦大学历史系招收第一届两年制文博干部专修班学员。到如今,已倏忽40年。学科建制经历了诸多摸索过程,得以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变化。如今,考古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学一起构成了‘三位一体’的考古文博学科体系。”

作为复旦文博考古学科建设的重要一环,博物馆学承载着展示教育与传播的功能。当博物馆热兴起,如何培养适应实际需求的人才?陆建松教授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博物馆是国民教育的重要阵地,承载以史育人、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功能。我曾经在研究中指出,过去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发展之间存在一定的不适应,包括人才总量不足、专业化水平低、人才培养后劲不足等。高校教育不能停留在博物馆史、博物馆学概论、藏品保管这些概论性课程上,复旦在课程设计时,就会希望学生全方位参与进博物馆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写、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编写、博物馆展陈规划设计、工程清单编制、造价管理、教育项目规划等过程。比如安阳殷墟博物馆的建设和开馆,我都曾带着学生直接参与到执行、汇报等环节。如此一来,以产学研一体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博物馆的深刻感知,毕业即可直接进入业界实操。”

据现任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系主任郑奕介绍,经过40年的学科发展,如今复旦文博考古学科教职工数从20位增加到目前的45位,引进了一大批文博考古领域的领军人才;先后成立9个研究平台,建立了11个实验室;2017-2023年,复旦文博系主持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社科、国家自科、教育部人文社科、上海哲社等在内各类国家级、省部级纵向课题65项,科研成果实现翻番;田野考古成就突出,2023年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项;2018年底,因文博系规模不断壮大、学科影响力日益增强,复旦大学将文博系升级为独立的院级系。

迈出“科技考古”探索步伐

当传统田野考古无法满足深度还原历史情境的需求,复旦考古文博学科早早迈出科技考古的探索步伐。

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原院长袁靖教授向记者介绍,复旦科技考古研究院于2017年成立,成为全国唯一一家冠以科技考古研究院名称的实体研究机构。

动物考古实验室 复旦大学文博系 供图

袁靖教授介绍道:“科技考古与传统考古的研究目的一致,都是通过充分获取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探讨古人的历史,当时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上层建筑和精神生活。而二者的区别在于研究方法:科技考古主要是应用多种自然科学的方法对考古遗址出土的遗迹和遗物进行研究,研究对象除了人工遗迹和遗物之外,还包括土壤、人骨、动物骨骼、植物遗存等等,除了肉眼观察形状还包括应用多种仪器设备进行观察和检测,探讨基因、同位素、成分、结构。”

“早在2017年,我受邀到复旦大学组建科技考古研究院。研究院成立之初我们就已经确立了目标:利用复旦大学的多学科综合优势,广泛联系和整合国内外科技考古的学术资源,建立具有国际与国内影响力的,兼具科研、教学和理论创新功能的科技考古研究院。”袁靖教授谈及建设初心时表示。

据​现任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长郑建明介绍,随着7年来的建设发展,如今复旦科技考古研究院从最初仅有3位研究人员,到如今扩充至15位研究人员;从最初没有一间实验室,扩大到现在有环境考古、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同位素分析、古DNA研究、陶瓷器科技考古等11个实验室;课程设置也在新文科建设的布局下逐步走向多元。

近年来,科技考古研究院也在多个领域展示科研实力、彰显复旦考古品牌。2020年建成了生物考古平台,2022年在《西域研究》上发表生物考古专栏的论文,围绕新疆地区的相关遗址和遗存,从人骨考古、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同位素分析、古DNA研究等角度开展专题研究。陶瓷考古作为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学科,是科技考古研究院中成果突出的领域,举办过多次古陶瓷培训班和瓷器展览。生物考古平台将作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科研高地、优秀人才的孵化基地、国际交流的前沿阵地,在国内生物考古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国际学术界形成生物考古研究的复旦特色。

  • 苏州高新12月12日盘中涨幅达5%
  • 斯洛特:迪亚斯和加克波之间是良性竞争 阿森纳曼城会进入前八
  • 斯波谈巴特勒流言:我不在乎这些 这都是胡言乱语
  • 瑞银继续看涨黄金:明年将涨至2900美元!_1
  • 玩家必备教程“天天重庆麻将有挂吗!详细开挂教程
  • 科普盘点:微信小程序麻将必赢神器!详细开挂教程
  • 加盟广东前浙江有意阿姆斯和并想签约 结果宏远下手更早和抢先拿下
  • 杭钢股份龙虎榜数据(12月26日)
  • 复旦文博考古学科创建40周年,面向“博物馆热”培养应用人才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