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汰赛”加剧,又一智驾公司上市求“输血”|钛度车库
图片系AI生成
继文远知行、地平线、小马智行之后,又一智驾企业成功IPO。
12月27日,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MINIEYE,简称:佑驾创新)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
从最初的资本市场明星、到上市低谷,再到迎来上市窗口。在短短两个多月内,已有四家智能驾驶相关企业成功在港股和美股市场上市。
然而,由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成本高昂,尚处产业化初始阶段等因素,智驾企业上市遭遇破发的情况并不鲜见。加速商业化进程并实现盈利,或将是智驾企业接下来共同的课题。
预计2026年前持续亏损
佑驾创新的业务主要分为三大类: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以及车路协同。
其中,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是佑驾创新最主要的收入来源。2023年,这项业务贡献了3.86亿元的收入,占总营收的81.1%。同一时期,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和车路协同业务分别占3.8%和15%。
早期自动驾驶还存在一步式和渐进式的路线之争。一步式即直接做L4级自动驾驶,渐进式则是从低阶自动驾驶做起,逐步过渡到L4级自动驾驶。
佑驾创新成立于2014年,当时头部的自动驾驶企业几乎都在走一步式路线,佑驾创新从创业之初,便是以渐进式路线为主,即从ADAS开始,先做L0-L1,然后是L2和L2+,最终升级到L4。
佑驾创新在成立后不久就推出了第一代ADAS产品iSafety,2017年开始规模化交付。2021年佑驾创新发布iPilot,瞄准L2+级自动驾驶。目前主要的技术和产品都集中在L2级。
招股书显示,佑驾创新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主要包括iSafety、iPilot系列。而可在特定区域及运行场景下支持全自动驾驶的iRobo解决方案目前正处于测试阶段,预计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交付。
在多个业务的加持下,根据招股书显示,佑驾创新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上半年的营收分别为1.75亿元、2.79亿元、4.76亿元、2.37亿元。
单纯从营收数字来看,近三年逐年增长,但如其它智驾公司一般,盈利难题仍然摆在佑驾创新的面前。
2021年-2024年上半年,公司的毛利率增长并不明显,分别为9.7%、12%、14.3%和14.1%。
除了增速之外,横向对比其它几家上市的智驾企业,佑驾创新的毛利率仅高于同期小马智行的10.5%,与文远知行、地平线的毛利率仍存差距。公开资料显示,文远知行在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了26.9%的毛利率,地平线在2024年上半年达到了79%。
毛利率水平直接反映到盈利能力上。2021年、2022年、2023年,佑驾创新净亏损分别为1.4亿、2.2亿、2.07亿元。佑驾创新称,“根据目前的发展计划和管理层估计,预计于2026年之前,不会产生任何净利润”。
智能驾驶企业为何会面临盈利难题,原因可能来自多个因素。其一是智能驾驶技术的研发成本高昂。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佑驾创新的研发支出分别为8220万元、1.39亿元和1.50亿元,在当年的营收占比分别为46.9%、49.8%和31.5%。
其二是产业化进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初始阶段,固定成本比重较高,未达到经济规模。
招股书显示,原材料及耗材的采购成本从2021年至2023年分别为1.36亿元、2.06亿元、3.5亿元,分别占收入的77.5%、73.8%及73.4%。
佑驾创新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产生亏损主要是公司仍处发展阶段,并未完全实现规模效应;且目前以追求长期业务成功等为目标,而非以牺牲长期市场潜力为代价寻求短期盈利。
但持续的亏损也让现金流遭遇压力。成立十年时间里,佑驾创新完成了10多轮融资,公开累计融资额超过14.48亿元。然而在高投入的背景下,截至上半年,佑驾创新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2.2亿元。
智驾淘汰赛正上演
2024年智驾领域上市潮火热的背后,一方面是智驾能力逐渐成为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重要因素,智驾市场变得火热。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行业的不确定性增加。
目前在智驾领域,既有智驾技术公司参与,也有主机厂、头部科技公司的参与,比如蔚来、理想、小鹏、吉利、长城、上汽等企业均通过自研和部分自研等途径,提升技术掌控力,而这对于一些“白手起家”的智驾公司来说并不友好。
从市占率角度看,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2023年,按L0-L2+级解决方案的收入计,佑驾创新在所有国内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中排名第七,市场份额为0.6%。除了排名第一的公司份额为6.6%之外,第2—6名的份额总数也不过才6.3%,可见市场的分散程度很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不能快速适应新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公司,逐渐被淘汰。今年以来不少智驾企业传出了裁员、停发年终奖等消息。
从年初开始,便有媒体报道禾多科技与广汽集团推进的重组方案遭遇变数,禾多科技解散了数据、研发等大部分核心部门,暂停研发活动。
11月,千挂科技首席执行官丁飞向员工发布邮件称,因新一轮融资进程受阻,导致企业资金状况紧张,无法支持原有研发、产品和运营计划。为此,董事会决定即日起缩减业务规模并降低运营成本。
同一个月,纵目科技宣布因公司业务未达预期,自11月起暂停工资发放,只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费。
不久前,毫末智行成立五周年之际,其董事长张凯、CEO顾维灏联合发布内部信,信中提到“进入2024年,自动驾驶赛道依旧火热,智驾市场也已经进入你死我活的竞争期。稍有不慎,我们就会落后。”
而想要继续前进,剩下能走的路也并不多了,除了IPO输血之外,并购也是一个还不错的选择。对于还未建立起完全的智能驾驶研发能力的主机厂来说,将一个初创公司收入囊中算是一个短时间内快速提升技术水平的方案。
不过,即使像佑驾创新一般成功IPO,涌入更多资金,但上市后的盈利、商业化逻辑以及企业发展,也会是一道考验。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韩敬娴,编辑|张敏)